到了生產現場,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哪里合格,哪里不合格。下面通過一位工廠牛人審視車間的三招經驗帶各位一起學習!
?
01
第一個層次
著眼于大方面系統,用客戶的眼光去看,去審視!
一、看流程
看流程的目的是看一家企業是否有一個精益的布局,是否在創造無間斷的操作流程使問題可視化。流程非常重要,一個隨時間斷的流程布局,浪費隨處可見,一個精益的布局流程能在設計的源頭上消除很多的浪費。實施精益管理,前期進行精益的布局,這是至關重要的。
二、看可視化
可視化是讓問題簡單化,是用眼睛管理。可視化也是企業管理氛圍的體現,管理水平的直觀傳達。可視化的體現是目視化的管理看板,我將它分為靜態的和動態的管理看板。
靜態的看板主要是傳達組織長期的管理理念,動態的看板是管理者隨時要把握的管理信息,我認為動態管理看板更能反映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和能力。
三、看標準化
一個企業肯定有許多標準,之所以叫標準化,是將標準普及到可執行的層面。
建立標準有四個關鍵問題:
1、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正常與異常?
2、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應該采取的標準方法?
3、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問題?
4、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?
四、看文化
進入一家企業耳聞的目睹的文化元素的表象體現。如果這家企業5分鐘之內聽不到“改善”、10分鐘之內聽不到“現場”這些詞匯,它就不是精益企業。
如果一家企業它具備了這樣一種精益文化,首先,這種企業文化要求高級管理人員堅持到生產一線去,直接聆聽員工的聲音;
其次,這種文化里,每天都會使用精益工具,目的是潛在問題凸現出來,每個人都會問“為什么”,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,并提出相應的對策,并不斷點檢對策的正確性;
第三就是,這是一種“問題優先”文化,高層管理人員會和員工一起解決面臨的問題,會感激那些找出新問題的新麻煩的人。
精益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。有精益的流程,有可視化的問題管理方法、有標準化的管理基準、有創新的企業文化,這家企業應該是能看的,值得參觀學習的。
?
02
第二個層次
著眼于管理環節,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!方法是:一看、二問、三思、四做。
一看
站在距現場5M遠的地方用客戶的眼光去觀察20-30分鐘,對象是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,然后再進入現場去近距離看、聽、想。
人是否有提升計劃?設備是否有點檢基準?物料是否能夠配送?加工方法是否易于遵守?環境是否易于輕松工作?
二問
分為問操作者和問自己
問操作者:為何這樣做?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?----強化遵守規定意識;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?----強化返回原點思考的意識;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?----強化質量意識;有沒有異常?出現異常怎么辦?----強化異常問題“呼、停、待”意識;問自己:為何要這樣做?有沒有更好的辦法?----強化改善意識。
三思
思考原點、思考根源、思考方案
思考原點:針對看到的現象,返回原點(創造價值)進行思考;原點就是:以客戶需求為導向,用最少的資源,制造有價值的商品如果偏離了這個原點,就存在問題。
思考根源:針對問題點,思考問題產生的根源,(切忌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)用“五步為什么?”查找問題的根源;
思考方案:針對問題,思考改善方案,能否采取改善四原則排除/簡化/合并/重排。
四做
調查分析、改善方案、跟蹤檢查、鞏固
1、調查分析:現狀調查分析,用數據說話,用數據統計分析,查找出關鍵的因素;
2.改善方案:制定改善方案,組織進行實施;
3.跟蹤檢查:對執行過程進行跟蹤檢查,出現偏差及時修正;
4.鞏固:對改善效果標準化,制定再發防止措施,落實到相關管理文件。
03
第三個層次
著眼于管理細節!這一種觀察方法主要應用于現場一線直接的管理者,現場巡察細節對象是人、機、料、法、信息。
人-Q(質量)
人員能力狀況是否清楚?是否有訓練計劃并執行?是否有新人/頂崗人員?是否有標記?是否有針對措施?是否按《標準作業》規定操作?是否按《品確書》實施頻檢?是否有不易保證質量(難操作工序)的操作?對關重工序是否有操作資格規定?
人-C(成本)
生產線上人員是否按標準作業配置?有無多余人員?是否有作業動作停止現象?是否有等待(單手/雙手)現象?是否有費力操作?動作太大、步行多、轉身角度大、移動中變換狀態、伸背動作、彎腰動作?是否有左、右手交換動作?是否有重復/不必要的動作?
人-D(效率)
是否有尋找現象?是否有不熟練操作?是否有離開生產線現象?是否用同一順序反復進行作業嗎?注重觀察作業者手的動作/腳的動作/腰部的動作/頭的動作,是否能省略/合并/重排/簡化?
人-S/E(安全/環境)
操作方法和周圍環境是否有不安全因素?作業時光線是否充足?是否有異常噪音,是否刺耳?作業周圍是否清潔?地板上是否有油污?是否容易使人滑倒?
設備-Q(質量)
是否有設備精度點檢制度,并得到遵守?是否有開工條件點檢/工裝點檢制度,并得到遵守?設備調整是否有管理制度,并得到遵守?條件設定是否可由作業員隨意更改?是否鎖定?負責變更的責任人明確了嗎?---需要可視化。
設備-C(成本)
是否有設備故障率/停機時間每日變動趨勢目視化管理?設備切削參數是否設定?是否最優化?并得到遵守?是否有生產線設備節拍顯示?是否有對節拍長的設備不斷改善活動?是否有刀具異常消耗管理制度?并嚴格執行?是否有設備換型時間管理?是否在不斷改善減少換型時間?
設備-D(效率)
設備的日常維護(點檢)的事實是否夠清晰可見?設備上面、加工部位、天花板上是否沾有灰塵或異物?所使用的工具是否有規定放置位置?并得到遵守?是否從設備的運動部位發出較大的聲音或奇怪的響聲?切削油、冷卻液是否正好打到切削部位?是否有定量/定時換刀管理制度?是否得到遵守?
設備-S/E(安全/環境)
設備運動的地方,身體一部分進去設備會自動停止嗎?是否有設備漏油現象并得到管理?是否有切屑飛濺現象?設備是否有異常聲音/氣味/溫度等?設備防護罩是否正常使用?設備上是否放置有多余物料?
材料-Q(質量)
是否有專門的廢品箱(紅色)?是否能做到先入先出?成品或半成品是否清潔、生銹?放置場所是否有區分并得到遵守?成品、半成品是否有規定的容器,標識是否清晰,是否按規定放置?工序間在制品是否遵守標準手持,對零件放置位置、數量是否有規定?相似零件的防錯,標識是否清晰?批次管理是否遵守?
材料-C(成本)
是否有不良品分層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?是否有不良品每日變動趨勢管理?是否有輔料消耗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?注意觀察多切屑工序,是否能改成少或無切屑加工方法?
材料-D(效率)
零件放置位置/方式是否方便取放?零件盒/箱是否方便搬運?零件數量是否能一目了然?是否存在零件來回倒箱的浪費現象?
材料-S/E(安全/環境)
物品是否有放在通道現象?零件容器是否有滴油現象?
?
整理來源:標桿精益
富日智造專利產品
富日智造,始終關注印刷從業者的健康與安全,緊跟市場需求,一直保持對品質的極致追求,持續研發創新出符合行業高質量綠色化發展、國家環保標準的高端綠色印刷原輔材料。富日智造又一款實現了重大研發突破、掌握核心技術的專利產品正式推出!
D+后炮膏
產品狀態:白色膏狀
產品成分:不含有毒或過熾化學品,符合OSHA和ECC的要求
產品特性:可防止濕或干的油墨堆積在后炮和其他金屬部分(間接炮、墨轆、膠輥),阻止污物附著飛達機面、摺紙機器等等),快速形成一層防污保護膜,防止后炮及金屬部件的氧化和腐蝕。
? 只需短時間或甚至不需等候就可以后備紙張,長期可以減少清洗后炮的頻密程度。
? 防止印刷品出現污點和刮痕,減少報廢印件,防止刮花印件,提高印刷品質量。
使用方法:擠出小量后炮膏在一塊干凈耐磨的布上,擦拭需要處理的滾筒或金屬部件,直至出現光滑狀為止。2分鐘后才印刷,確保后炮膏保護層變干和凝固。涂上后炮膏后,請勿使用其他清潔物品。
包裝:200g/支,5支/盒,50支/箱
D+快干膏
產品狀態:淺紫色膏狀
產品特性:改善油墨轉移性能,順暢的油墨轉移令更薄的油墨層印出更卓越的印刷品,沒有 “花點或刮痕”,加快油墨干燥速度,避免油墨在墨槽、墨輥上干燥,有效催干印刷油墨,提高印件光澤度,使印件更耐摩擦。
使用方法及添加量:直接在墨槽中把 3%-5%(按重量計)D+ 快干膏加入油墨中,適當均勻攪拌混合即可。
包裝:168g/支,5支/盒,50支/箱
富日智造(中山市富日印刷材料有限公司)成立于2002年,是綠色印刷原輔材料全供應鏈高新技術企業,獲評“廣東省富日綠色印刷材料與色彩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,已擁有100多項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,形成以博士科研團隊為核心,各大高校產學研工作組互相協作的研發體系,創新能力位居行業前列,極具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。
富日智造擁有產能巨大的智能制造工廠,已實現自產膠印油墨、凹印油墨、化學品、上光油、印刷耗材、配套設備等,覆蓋膠印體系60%的剛需產品,為廣大印企提供自主研發生產的創新型綠色原輔材料和配套設備, 實現全品類工廠價直銷的一攬子采購、并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貼心的售后服務,幫助全球印企向綠色印刷轉型升級,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。
在生產和經營中,富日智造始終堅持“綠色環保、質量先行”的理念,建立綠色規范化管理體系,實施嚴格的產品質量管控。生產經營資質齊全,已取得危化品安全生產許可證、危化品經營許可證、全國排污許可證、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、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、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、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、綠色印刷原輔材料產品認定等。